潘岳:传播中华文明 促进中西互鉴

发布时间: 2021-09-28 来源: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传播中华文明  促进中西互鉴
——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主旨演讲
(2021年9月27日)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 潘岳

首先,我代表首次参与主办方的国务院侨办,衷心预祝2021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和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圆满成功。在三个月前的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先生庄严宣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论断,第一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升到了文明层次。这是因为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塑造了这一文明新形态的根性与底色。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中华文明蕴含着统一安定之道。中华文明从未中断,根子在大一统。大一统是中国人的第一政治关切,是经无数次血的教训凝成的集体共识,任何外来理论都无法动摇。大一统有一整套制度体系来支撑,如郡县制、科举制、文官制、乡绅制、监察制、史官制等等。只要是中国人,就得认中华文明;只要认中华文明,就得认大一统;只要认大一统,就必然会捍卫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政治底线。这显然不是西方攻击我们的只能有“一种声音”的专制独裁,而是由各种声音汇成的一曲交响乐,既离不开各声部的八音齐奏,更离不开总指挥的居中协调。如今一些西方国家已陷入政治撕裂的困境,正应在吵闹声中多听听我们中国的交响乐。

二是中华文明蕴含着多元一体之道。习近平主席最近在民族工作会上说,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处处体现着“多元一体”内涵。历史上,中国不乏多元族群与多元宗教。但无论族群如何多元,总能因命运与共而融为一体;无论宗教如何多元,总能因互鉴交流而和谐共存。因为多元一体格局的维系不是靠种族,不是靠血缘,不是靠宗教,而是靠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任何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定鼎中原,都主动传承中国制度体系与伦理体系;任何一种宗教进入中国,都去除非此即彼的排他性而融入中华文明思想体系。大家可以在曲阜数数有多少位少数民族皇帝为孔子立的碑。这些都为今天国际社会处理族群、宗教、意识形态冲突提供了借鉴。

三是中华文明蕴含着包容开放之道。中华文明有广采各家之长的学习精神,有包容外来文明的宏大气度。从佛教东传到“伊儒会通”,再从“西学东渐”到改革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不断创新。其中伊斯兰教中国化正是几百年前在南京和山东兖州完成的。而这一百年来最伟大的融合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民族重焕生机的真理种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扎根结果的文化土壤。二者深度结合,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有力证明,历史不可能终结,该被终结的应是西方中心主义的傲慢与偏见。中国不断学习西方并不意味着变成西方,不变成西方也不意味着会威胁西方。中西方文明应当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流互鉴,而不应陷入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敌对冲突。面对西方文明,中华文明始终敞开着对话交流的大门。

四是中华文明蕴含着责任伦理之道。与西方市民社会更重契约权利不同,中华文明更加重视责任伦理,体现为忠孝节义与修齐治平的奉献担当。中华文明不仅主张“我该拥有什么”,更强调“我该承担什么”;不仅强调个人依靠集体、责任先于权利,更强调有多大权就要担多大责。正是出于责任伦理,中国人总想着把绿水青山留给子孙后代,把“先富帮后富”视为理所当然,把对人民承担无限责任作为党的使命。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是少部分人的利益代表,而是全民族的利益代表;不是选举机器,而是执政为民的使命型政党;不是脱离人民的权贵集团,而是不输出革命但又不断自我革命的先进性政党。

五是中华文明蕴含着中正和平之道。传统中国处理对外关系,一直守中道致中和,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几千年来,我们即便在国力最鼎盛的时候,也从没有向外征服扩张,而是靠商贸怀柔远人;从没有殖民统治周边邻国,而是靠朝贡体系礼尚往来;从没有对外传教搞文化霸权,在曲阜,历朝政府就从没组织过一个儒生去国外传过教。一句话,一部中华文明史上没有对外扩张、没有殖民掠夺、没有炮舰政策、没有强迫的文化输出。这与奉行丛林法则的新老帝国主义有着本质区别。

理解了中华文明之道,就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的文明形态,必然是和平的、而非西方帝国崛起的重演;必然是自主的、而非西方的现代化翻版;必然是与时俱进的、而非古老文明的孤芳自赏。尽管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从未中断的伟大文明,但许多西方政客和哲学大师们几百年来从不读中国历史,当然就不懂中国文明之道,更不可能走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轻则形成自以为是的文明偏见,重则引发损人害己的战略误判。他们会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误判为新帝国崛起,会把太平洋足够大能容下两个大国的东方智慧误判为与美争霸,会把中西方文明互融互鉴误判为取代西方文明。误读他人文明事小,危及人类和平事大。现在是中西方文明坐下来深入了解彼此的关键时刻。

如今,许多古老文明国家都在努力探索一条根植于自身文明传统的非西方现代化道路。这些国家在古代史上都曾灿烂辉煌,在近代史上都曾被西方侵略,以后都开始学习西方,再以后又都在学习西方完成现代化之后逐步回归自己的古老文明传统。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现代化,又要民族化;既要学习西方,又不会变成西方。因为古老文明在历史长河中蕴藏着化解现实困境的宝贵经验,更能懂得如何在传统与现代、多元与一体、秩序与自由中找到平衡。

人类社会再度走到了十字路口。根植于不同文明的发展道路竞争,正在滑向霸权思维的“新冷战”陷阱;新兴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在改变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人类共同面临的疫情流行、生态危机、贫富分化等问题,正在考验着不同文明的生存韧性。我们需要对话而不是对抗。西方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如果不与中华文明交流互鉴,注定也只能是西方价值。中华文明如果不与世界文明对话交流,同样不能实现创新发展。凡基于“文明优越”而产生的零和博弈战略,从来都不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壮大的文明,反倒是这个文明日渐封闭而走向衰落的标志。唯有合作共赢才是人类文明的最终出路,唯有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才能淬炼出人类共同价值以应对全球共同挑战。让我们继续努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