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院港澳台侨学生对岭南文化的了解,增强其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11月21日—22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委书记卢健民、党委组织员肖东胜、党委副书记罗国伟、计算机科学系党总支书记于志秀、学院团委书记洪莹、电子工程系辅导员杨雨晨、计算机科学系辅导员潘俏逸以及优秀港澳台侨学生及内招生代表共赴广东阳江,开展由学校学生处主办、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承办的“承志燃梦,扬帆征程”岭南文化考察活动。
学院师生出发前在图书馆前合照
此次岭南文化考察,同学们先后到访了鸡乸㙟村、大洲村、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大角湾、阳江核电站与阳江风筝馆。通过参访岭南历史人文古迹,考察乡村振兴,体验民俗风情等活动,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增强同学们的国家认同感,提升了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国家科技强国的发展战略,激励各位学子勇于放飞梦想,积极投身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
古村落、核电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1月21日上午,师生们首先来到了鸡乸㙟村——一个渔业自然村。它被誉为全省最富有的渔村之一,成为了阳江市乃至广东省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面旗帜。鸡乸㙟村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建造公共基础设施,对村子进行了美化绿化。在2007年,被评为了省级文明村。
鸡乸㙟村合影
随后,学院师生们到了大洲村,这是一个省级的古村落,有着200多年的历史。建筑都保留着原来的古朴的模样,没有太多现代人修补的痕迹,走在村落中的小路上,两旁的何氏故居仿佛在诉说着岭南文化千年的兴衰与变迁,给人一种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觉,师生们切身地感受着厚重的岭南文化。
大洲村的古建筑群
11月22日,师生们来到了阳江核电站,阳江核电站是国家确定“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方针后,中国广核集团的第四座核电站。阳江核电站在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带来无限可能性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半天的参观结束后,学院师生也领略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学们也对阳江核电站的企业文化精神“一次把事情做好”深深记在了脑海,心中深深受到触动。
经过了两天对古村落和核电站的考察学习后,师生们在阳江核电站举行了“暨南青年说”学习分享会,交流了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全新的理解与认知。
阳江核电站合影
阳江核电站
学院师生在阳江核电站发电机前合影
南海一号——科技兴邦,文化强国
11月21日下午,同学们来到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博物馆以“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纵使历经千年后只能看到船体的残骸,也依然可以感受到其宏伟的气魄。
“南海一号”采用的是整体打捞方案,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迁移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师生们在讲解员的介绍下感受到“南海一号”发现和打捞过程各种的奇迹和波折,学习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国都非常注重对外交流、学习国外优秀的文化,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随后,师生们在博物馆报告厅内举办“暨南青年说”学习分享会,同学们交流了参观学习南海一号后的收获与感想,卢健民更是鼓励同学们要承志燃梦,树立远大志向,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将学到的本领运用在未来对祖国的建设中。
信息学院师生在博物馆前合照
南海一号考古发掘现场
讲解员讲解南海一号的打捞过程
走进风筝故里-感知非物质文化遗产
11月22日下午,信息学子来到了阳江风筝馆,中国风筝有“南鹞北鸢”之称,阳江风筝是“南鹞”中最具代表性的,阳江也是南派风筝的发源地。来自五湖四海的信息人在风筝馆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亲身体验了一回阳江风筝的文化精髓。看着自己制作的风筝飞向天空,每位同学也如同让自己的梦想在青春时光里尽情飞翔。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根脉和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个城市的发展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同学们深受触动,希望可以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全体成员在风筝馆合影
制作风筝过程
同学们放飞风筝
至此,本次阳江岭南文化考察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同学们不仅领略到了岭南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更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熟悉。相信我院港澳台侨学生一定会珍惜此次考察学习的机会,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将感想与体会贯彻于行动,努力成为承志燃梦的新一代卓越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