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由数学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和计算中心组成。利用网络空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契机,2015年7月31日,学校率先成立广东省内首家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采用“两个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运行。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揭牌
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和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拥有科学学位硕士专业12个、专业学位招生专业4个和本科专业10个,其中包括广东省重点学科1个和国家特色专业1个。学院目前在读研究生351名,本科生1416名。
学院现有196名教职工,其中正高职称37人,副高职称64人。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学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秉承“以感情引人、以感情留人”的宗旨,注重服务意识,大力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目前学院已拥有美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ACM Fellow 1人、IEEE Fellow 3人、广东省领军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杰青2人、广东省创新团队1个。今后学院将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建设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助力学院的跨越式发展。
学院拥有广东省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智能终端处理器SoC芯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无线应急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互联网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卫星导航芯片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东高校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广东省教育厅现代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市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重点实验室,以及电子技术实验中心、计算机科学技术实验中心和数学技术实验示范中心3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与国外科研机构建有中法联合实验室、中俄联合实验室和中澳联合实验室。
学院注重科研工作,积极组织引导各类科研项目申报,注重科研交流与合作,科研工作成效显著。2016年,学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2项,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4项、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和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9项。累计获批各类科研项目37项,立项金额达2500多万元。学院科研人员在Adv. Math.、Comm. Math Phys、IEEE TIT、IEEE TC、IEEE JSAC、IEEE TDSC、IEEE TIFS、IEEE TPDS、CRYPTO、EUROCRYPT、INFOCOM、MobiHoc等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了系列重要成果。
在学院教师的辛勤培育下,学院学生在各级科技竞赛中屡创佳绩。2011年-2016年学院本科生共获国家级竞赛奖项40多个、省级竞赛奖项59个、校级奖项88个。学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毕业生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就业单位包括华为、腾讯、百度、阿里等IT企业以及电力、银行、证券、政府部门等单位。
历年来学院培养的杰出校友更是令人瞩目,原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是我院78级数学系校友;东莞新世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暨南大学校董梁志斌是我院85级计算机科学系校友;IEEE Fellow、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澳门新诺普思(Synopsys)公司总经理余成斌是我院87级电子系校友;毕业于我院的杰出校友还有以研发“WPS2000智能集成办公系统”获得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金山软件研究院副总裁董波等。
暨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国际暑期研讨会
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要求
1.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及开拓精神;
2. 具有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建立数学模型的初步能力,了解某一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
3. 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数学软件),具有编写简单应用程序的能力,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
4. 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了解数学科学的某些新发展和应用前景;
5.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
培养方式
培养的指导思想是: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和创造性才能的从事数学研究和应用的优秀人才。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等多种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和综合运用数学与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拓扑学、抽象代数、复变函数、实变函数、微分几何、常微分方程等。
实践环节
实践学时828学时(23学分),达到总学时的39.0%,包括课程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课程学分比例
总学分160,其中必修课95学分,通识选修课16学分,基础选修课14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其它课程5学分。学习期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规定其他条件,准予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与发展方向
毕业生可在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管理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数学的各个领域及有关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经济和金融管理等)的硕士、博士学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科学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和评价等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⒈ 掌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⒉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
⒊ 具有信息组织、分析研究、传播与开发利用的基本能力;
⒋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⒌ 了解本专业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
⒍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培养方式
培养的指导思想是: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和创造性才能的从事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研究和应用的优秀人才。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实验等多种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和综合运用数学、管理和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运筹学、数学模型、C语言程序设计、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基础会计学等。
实践环节
实践学时720学时(20学分),占比34.48%,包括课程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课程学分比例
总学分160,其中必修课96学分,通识选修课16学分,基础选修课12学分,专业选修课28学分,其它课程8学分。学习期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规定其他条件,准予毕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与发展方向
毕业生能在海内外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数据分析和信息管理等工作,能进入数学、经济金融,或管理学等专业继续深造。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以信息技术与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为研究对象的理科类专业,培养对象来自海内外。目标是培养其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实际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当代信息技术所需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2.具备熟练应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专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
3.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网站设计能力。
4.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信息技术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5.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 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技术跟踪与创新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运用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某些方面新发展有所了解,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和软件开发能力。
培养方式
培养的指导思想是:夯实基础、提高素质,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和创造性才能、能在信息与计算机科学领域从事研究和应用的优秀人才。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建模与程序设计实验等多种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基础和综合运用数学、信息和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计算机软件的能力。
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与统计、数值代数、数值逼近、微分方程数值解法、数学模型、离散数学、运筹学、信息论与编码、C语言程序设计、MATLAB程序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分析等。
实践环节
实践学时828学时(23学分),达到总学时的38.3%,包括课程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课程学分比例
总学分160,其中必修课97学分,通识选修课16学分,基础选修课15学分,专业选修课27学分,其它课程5学分。学习期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规定其他条件,准予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就业与发展方向
毕业生能在海内外科技、教育、信息产业、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数据分析、信息处理及计算机软件的研制开发等不同种类的工作,能进入数学专业或经济金融、管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各类工程学科专业继续深造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电子工程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方式
实行“加强基础,重视实践”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使本专业毕业生掌握扎实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微电子学、光电子学和信息电子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受到相应的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和应用实践,掌握各种电子材料、工艺、器件及系统的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半导体器件基础、半导体器件实验等。
实践环节
本专业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 29.3 %。
课程学分比例
总学分修满16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09.5,基础教育选修学分9,专业教育选修学分20,通识教育选修学分16,剩余5.5学分为学生任意选修学分。学习期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规定其他条件,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与发展方向
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维护与管理,研究生升造学习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跟踪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够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方式
实行“加强基础,重视实践”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使本专业毕业生掌握扎实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掌握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等领域宽口径的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基础能力;具有研究、开发新技术与新系统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实验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电子技术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受到相应的信息电子技术、电子学与信号系统、计算机知识、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和应用实践,掌握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有关系统和设备的设计、研究、开发、应用、维护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电磁波、虚拟仪器技术、现代通信原理等。
实践环节
本专业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25 %以上。实践内容:基础实验系列课程、专业实验系列课程、课程设计、金工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
课程学分比例
总学分修满16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03,基础教育选修学分12,专业教育选修学分24,通识教育选修学分16,剩余5学分为学生任意选修学分。学习期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规定其他条件,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与发展方向
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维护管理,研究生升造学习等。
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现代通信理论和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知识,同时具备较强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设备研发、设计、维护、运营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方式
实行“加强基础,重视实践”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理论课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教学环节,使本专业毕业生掌握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实际专业能力;具有研究、开发现代通信技术和新系统的基本科研能力。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通过学习专业必修课和无线通信与光通信知识群、网络通信知识群以及信息电子技术等知识群,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设计方法,通过通信工程实践的基础训练和应用实践,达到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络的技术研究和设备的设计、开发、测试与工程应用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电子电路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基础、微机系统与接口、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射频通信电路、现代通信原理、通信网络基础、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等。
实践环节
本专业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30 %。实践内容:电路分析CAI、电子电路CAD、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微机系统与接口实验Ⅰ、微机系统与接口实验Ⅱ、现代通信原理实验、金工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课程学分比例
总学分修满16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02.5,基础教育选修学分12,专业教育选修学分24,通识教育选修学分16,剩余5.5学分为学生任意选修学分。学习期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规定其他条件,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与发展方向
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软件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科技开发、维护管理,研究生升造学习等。
电子工程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施“宽口径、厚基础、重视能力与素质”的教育指导思想。培养扎实和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和主干专业知识,包括硬件、软件和应用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学风严谨,有较强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人才。
培养方式
实行“加强基础,重视实践”的教学要求,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素质提高为目标"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培养体系,使本专业毕业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学生应能系统和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具有较广泛的工作适应范围和工作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包括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系统体系结构、软件
理论与方法、系统软件构造、计算机应用基础等方面在内的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3.完整的教学培养环节。除了参加课程教学及其相关实验外,还要求学生完整地经历课程设
计、实习与社会调查、毕业设计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环节,具备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问题的
能力,并具备较高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4.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专业外语阅读、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
5.熟悉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方法,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6.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态和重要新成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引论、大学物理、数理逻辑与集合论、代数结构与图论、概率统计、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值计算基础、计算机网络、算法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工程、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计算机密码学、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等。
实践环节
本专业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25%以上。包括课程设计、实习与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课程学分比例
总学分修满160.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08.0,基础教育选修学分12.0,专业教育选修学分18.5,通识教育选修学分16.0,剩余5.5学分为学生任意选修学分。学习期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规定其他条件,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与发展方向
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研究生深造学习或留学等。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以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既有坚实理论基础又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方式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采用系统化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在培养中贯彻理论基础坚实、科学思维敏捷、专业知识宽广、动手实践突出、工程训练有素等措施,力图实现学生基础理论与科学素养、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工程训练与职业素质均衡发展的培养理念。
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培养阶段划分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阶段、专业技能课程教学阶段和软件工程教学实践阶段等三个培养阶段。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专业技能课程教学阶段前必须完成指定的专业修读课程,建立知识架构,加深其理论基础。
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学生应掌握软件工程及其相关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具有较广泛的工作适应范围和工作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深入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原理、方法、最新的技术和开发环境
2.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流技术和发展方向,具有适应本学科知识发展的更新能力和软件工程的管理能力;
3.了解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技术方法和法规;
4.完整的教学培养环节。除了参加课程教学及其相关实验外,还要求学生完整地经历课程设计、实习与社会调查、毕业设计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环节,具备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建立起较高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
5.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专业外语阅读、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同时熟悉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方法,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引论、数理逻辑与集合论、代数结构与图论、概率统计、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软件体系结构、软件工程等。
实践环节
本专业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25%以上。
对于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JAVA语言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操作系统,数据库,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软件系统分析,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等主要专业课程,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程所学内容,提高其软件设计能力。
通过教师指导创新工程,企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通过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总结和巩固加深,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社会经验。
课程学分比例
总学分修满160.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08.0,基础教育选修学分12.0,专业教育选修学分18.5,通识教育选修学分16.0,剩余5.5学分为学生任意选修学分。学习期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规定其他条件,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与发展方向
以软件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面向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的工程专业知识、具有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从事软件研发及维护工作,如:软件测试、可视化编程、数据库构建与管理、网络系统的构建与管理、多媒体制作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研发等工作。
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网络工程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良好训练,能将计算机软件、硬件与计算机网络相结合,从事网络管理、试验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维护运营工作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方式
依托现有的国内外特聘教授等知名学者和教授领衔的高水平师资阵容,重视理论和知识基础,贯穿网络工程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组织包括理论课学习、实验课训练、项目实训、毕业实习、参与各种科研项目等教学环节,使本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了解网络新技术、具有良好的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在IT企业特别是各种新兴互联网企业胜任各种专业技术工作或者继续深造从事开发和科研的专业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有关基础理论、建立从事网络工程方面工作的必要专业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具有较广泛的工作适应范围和工作适宜能力。具体包括如下要求:
1.深入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备研究、开发、调测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5.了解计算机网络建设及IT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则;
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专业外语阅读能力;
7.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知识,具有研究、开发网络安全产品的初步能力。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引论、离散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与通信、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管理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通信技术及应用、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网络工程与组网技术等。
实践环节
本专业实践学时达到总学时的25%以上。主要通过到各类IT企业特别是互联网企业进行实习,和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包括大学生创新工程以及学校学院承担的各种纵向和横向的科研项目等进行。
课程学分比例
总学分修满160.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04.5,基础教育选修学分13.0,专业教育选修学21.0,通识教育选修学分16.0,剩余5.5学分为学生任意选修学分。学习期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规定其他条件,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与发展方向
在IT企业特别是各种新兴互联网企业胜任各种专业技术工作、从事开发和科研等任务,或者继续深造或留学,将来从事相关科学研究。
暨南大学荣获2016-2017赛季全国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华南赛区个人赛决赛冠军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四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施“宽口径、厚基础、重视能力与素质”的教育指导思想。培养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前沿,能够熟练地用英语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相关工作的听、说、读、写,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方法、技术与工具,具备较强从事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能力,具有较全面的安全防护、安全策略制定等管理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学风严谨,有较强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学生应能系统和深入地掌握网络空间安全及其应用的学科基础理论、技术架构和工作技能,具有较广泛的工作适应范围和工作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该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地掌握网络空间安全体系结构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研究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系统软、硬件的基本能力,掌握网络空间安全数学理论与专业知识在内的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
2.掌握网络空间安全博弈理论、安全治理与策略、安全标准与评测以及网络空间中人的安全行为与管理知识;
3.除了参加课程教学及其相关实验外,还要求学生完整地经历课程设计、实习与社会调查、毕业设计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环节,具备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4.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有较强专业外语阅读、写作和口语交流能力;
5.熟悉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方法,具有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6.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态和重要新成果。
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引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大学物理、数据结构、随机过程、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密码学导论、安全编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网络安全协议设计与分析、高级密码学、计算机网络、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移动终端安全、信息论与编码、网络空间安全管理与法律法规、云计算安全与隐私保护、竞赛实践等。
主要实践环节:
本专业内外招生实践学时均达到总学时的25%以上,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大学物理实验、安全编程实验、数据结构实验、网络安全协议设计与分析实践、操作系统原理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竞赛实践、实习与实践等。
课程学分比例:
内招:总学分修满160.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07.0,基础教育选修学分4.0,专业教育选修学分8.0,通识教育选修学分16.0,剩余25.0学分为学生任意选修学分。学习期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规定其他条件,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外招:总学分修满160.0学分,其中必修学分101.0,基础教育选修学分4.0,专业教育选修学分8.0,通识教育选修学分16.0,剩余31.0学分为学生任意选修学分。学习期满,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并符合学校规定其他条件,准予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与就业方向:
本专业由美国工程院院士、ACM/IEEE Fellow、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广东省领军人才、广东省创新团队、广东省教学名师等组成教学科研团队,所依托学院已成为在密码学三大顶级国际会议发表过成果的6家中国科研单位之一,学子曾获得了广东省首届“强网杯”网络安全大赛高校组冠军、2017年全国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华南赛区冠军、2016年全国信息安全铁人三项赛广东省高校第一名、广东省大学生网络空间安全大赛一等奖等奖项。本专业的毕业生适应性强、应用面广、就业领域宽,既可在本学院具有合作关系的知名海内外高校进一步深造,亦可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移动安全、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事业、政府部门从事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
暨南大学JNU二战队荣获首届广东省“红帽杯”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决赛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