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在番禺校区院系楼1044召开了我院师生座谈会,学院党委卢健民书记、副院长郑力明教授、教科办林涛主任和团委书记洪莹老师针对学生代表们提到现阶段同学们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答,以下为重点问题及其回复:
课程与选课篇
Q(谭黎明):数学系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数论基础、图论与网络优化、数学实验,与14级数学系部分必修课程撞课或者撞考,导致14级不能选课,上学期提交了联名申请但是没有改变。并且这些课程给13、15级开设过,而14级没有开设。
A(林主任):这些课程已做记录,学院教科办处会进一步处理。
Q(曹原):电科专业课程难度偏大,所以大家的绩点普遍偏低。有很多同学因为没有多余的奖励学分而无法选修薄膜技术这门重要课程。并且由于这门课程是隔年开课,所以导致没有选上的同学只能在大四下学期选修,就会与毕业时期相撞。
A(郑院长):电科专业难是很难,绩点低也是早有了解,但这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学好这门专业对我们同学往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同学们要努力。
A(卢书记):学院方面会努力去协调,课程会合理地进行安排。
A(洪老师):电科的学生们一定要努力,对自己有信心,要向07级的优秀学长们学习,那一届学生的成绩很好,同时我们电科班的学生也要加把劲向他们看齐,不能因为专业难度大而浪费自己的时间,无心学习。
Q(郑若伟):现在电子系大一学生们存在选课时出现剩余0.5学分的情况导致直接浪费掉,在上半学年和下半学年都存在这种情况,学院在课程的安排方面是否能够进行一定的调整?
A(卢书记):这个会牵动很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但学院方面会去积极协调。
Q(陈定浩):了解到中大那边计算机院会在低年级开设实用类技术课,我们学校可不可以学习一下他们的课程安排,让同学们尽快接触到有关专业知识。
A(郑院长):因为学校学分的规定,必修课是优先开放的。但学院方面可能会了解中大在这方面的做法并对人才培养方案做成适当调整。
Q(陈雅倩):现在我们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较少,很多同学反映难选修到这类课程,加上对于听满讲座类的奖励学分又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无法满足修满学分要求。
A(郑院长):讲座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单向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要想更好的提高自己,就要参与进去,参与到教授团队里去。而我们很多同学就是在报项目时热情,却在做项目时冷淡,在结题时拿不出成果,这是不行的,要有双向互动,学生们要积极参与,积极反馈才行。创业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但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的,只要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素养,知识技能,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今年下半年,学院的教学管理重心也将转移到番禺校区,同学们都应该积极合作,努力进入导师团队,师生同心。
A(卢书记):学院会加强与外界企业合作,例如在知名企业、校友企业中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等,提供更多的机会给同学们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团队去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去参加挑战杯。今年将会在番禺校区建成两个实验室,我们一直鼓励学生动手去创新。A(洪老师):我们会协调一下各个系的选课情况,确保同学们能够修满所需学分,避免因学分无法修满导致的延迟毕业的情况。对学生学分完成问题学院会尽力尽快解决,学院能做到的是配合和协助我们成长,但成长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事,同学们自己积极更好得去促进自身的成长。
创新创业就业篇
Q(居辰彦):我们学生现在要是突然有一个想法,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想法放到一个平台上,让其他同学们也能看到,其他的同学们在这些想法的基础上,说不定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去拓展散发,老师们也可以从这些想法中挑选出好的去带动学生们参与项目。现在班群上交流讨论很少,希望能够放到更大的平台上,这样讨论的范围会更广。
A(卢书记):对于想法共享,第一是我们愿不愿意把想法共享,其次是有没有尝试过去共享想法,例如在班群上。我觉得目前微信群是最好的平台了,我们首先在班群里形成这样一种讨论氛围。
A(洪老师):的确现在同学们普遍都有交流少的现象,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只停留想,要实践与现实结合,就像刚才提到的学生团队一样,有想法就去做,要敢提敢想敢做,我支持你去建设这样一个平台。
Q(冯若楠):现在一部分同学对自身技能以及就业技能缺乏一定的认知,以致于很多学生到毕业之后在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缺乏专业知识素养,我觉得我们应该在这个时候去告诉同学们尤其是大一大二阶段我们应该着重哪些,学习什么知识,才能帮助我们在就业方面有优势。
A(卢书记):现在学院一直不定期会召开一些朋辈分享会,让优秀的学长为我们同学们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大学经历,学院会陆续请优秀校友回校为我们同学们分享经验。
A(洪老师):我们会召开朋辈分享会,但同学们也都要积极地去听,去学习师兄师姐们的经验。记得有一次我们请了五个HR的面试官直接来给我们同学们模拟面试,但是前前后后发了十次通知,而来到现场的同学人数并不多,所以说同学们应积极参与进来,才能有所提升。
Q(李华玺):我觉得我们现在的通识选修课存在一定的局限,我们很多同学无法选择其它的专业课程,没有更好的拓宽自己的视野能力,学校能不能开设更多计算机以外其他领域的课程,让学生能够从其他领域中发现更多与计算机领域相联系的创新想法?还有如果同学们突然有一个项目想去做,学生是否可以先保留学籍去做项目或者创业呢?
A(卢书记):现在国家政策是已经支持保留学籍去创业的了,但我不建议学生们这样去做。对于课程开设问题,我们会和学校各方配合,根据需要努力争取开设更多的课程,让同学们能拓宽自己的视野。
A(洪老师):我建议学生应该先修读完课程,除非是创业与学习的矛盾已经大到不可解决的程度,同学们千万不要为了用政策而用政策。
Q(周湛杰):现在电子系实行的导师制,很多同学反映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少,作用不大。
A(林主任):我们在这方面还是鼓励同学们要多参与项目,学会去跟师兄师姐们组成团队,参加“赢在创新”等项目去申报课题。并自己主动积极与导师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老师对于同学们的疑惑也会很乐意进行指导和解答。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导师制的作用。
学习生活篇
Q(冯若楠):学校教学楼五楼机房未设置投影,老师只能操控所有同学的电脑演示,无法实现老师在台上操作,同学们在下面模仿。另外希望可以有我们学院同学专用的机房,随时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
A(卢书记):我们学院现在已经在准备两间教室,就在教学楼一楼,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
Q(陈润锟):热水供应系统总是出现故障,很多同学反映晚上八点之后就再无热水供应。
A(洪老师):校方和有关方面正在积极处理热水问题,院方也会跟进热水的反馈情况。
Q(陈润锟):学校工地施工在中午影响到了同学们的休息,但我们也能明白学校在一点上的难处,希望可以协调一下避开午休时间。
A(卢书记):希望同学们能体谅校方的难处,对于施工问题我们会和校方进行沟通,尽量不影响同学们的休息生活。
Q(罗倩):学校能否开放一些课室作为公共自习室供考研的同学学习复习呢?
A(林主任):我们会去了解学校的课室安排情况,去了解这些课室平时是否有用于教学使用,如果合适的话我们会开放给学生使用。
Q(高立波):对于篮球场那边很多同学反映地上有沙子,还有胶体磨损严重,同学们的运动存在一定危险,建议定期清理和修复胶体。
A(卢书记):会去和学校有关方面沟通,确保同学们的运动安全。还有下个月学校将会举行体育馆招标,预计会在明年6月份落成体育馆,届时同学们将会有一个更好的运动场所。
【会末总结】
卢健民书记:相对于2015年底举行的第一次座谈会,本次座谈会变化很大,第一次座谈会同学们所提的生活问题占比很大,本次同学们则更关心学习上的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学校和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将许多的生活问题予以安排解决,至于热水与工地问题,同学们也要体谅一下学校的难处,发展中的阵痛是不可避免的,院方会和学校积极沟通,努力为同学们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学代们要把我们老师的回应给学生们,要提醒同学们特别关注创新创业项目这一块。大学四年教给我们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这是一个终生学习的时代,对眼界和思维的拓展很重要,有想法就要行动,有问题就要及时反映给老师们,老师一定会竭尽所能帮助同学们。
郑力明副院长:现在学校在努力建设广东高水平大学,很关键一点就是创新,创新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的,创新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模仿创新,集成创新等多个途径,关键在于我们同学们能不能积极地参与进去,多思考问题,多检讨自己,慢慢完善,多向师兄师姐们学习,将来才能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信息科学技术学院1802届学代团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团委
2017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