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研路上追逐梦想
他是一位潜心科研的大牛,在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荣获多项科研奖项;他是一位好老师,悉心栽培每一位学生,在暨南大学的5载春秋,成为了许多学生的领路人。他就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建东。
在自己选择的土壤里扎根生长的种子
早在本科期间,范建东已经决心踏上科研之路。1999年至2006年本硕期间,范建东在国内学习材料学,初涉材料学研究领域的7年,他便坚定了自己的科研方向;2009年,他远赴异国他乡开启深造求学之旅,2013年获得巴塞罗那大学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5年,他先后到斯威本科技大学和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长达六年的异国漫漫求学之涯,让范建东见识到了科研的广袤世界,对自己的科研领域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可以说“做科研”是范建东人生的标签,每一次科研的进展,每一次新发现都让他焕发出光彩,做研究、探索世界的奥秘是每一位科研人的使命,这是他的兴趣所在,更是扎根在他生命中的种子。
愿将初心化春雨,教研并重攀高峰
2016年,范建东全职加入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将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邮寄结合,让学生与不同研究领域的导师相接触学习,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从那时起,他又多了一重身份,不仅仅是一位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索达人”,更是一位学生科研探索路上的“领路人”,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新能源的世界。
范建东十分注重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他鼓励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方向感兴趣的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就加入他的团队从事科研培训,并“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培养优秀本科生成为团队的“名片”。望着本科生孩子们尚且青涩的面孔,时常让他想起多年前孜孜求学的自己。范建东高兴地给他们展示不同科研项目,告诉他们实验室中关于新能源技术的神奇与奥秘,希望能在他们的心田中播下科研兴趣的种子。他相信,这些种子里,总有一些将来会长成参天大树。在这样的期许下,范建东带着学生们过五关斩六将,近五年,实验室里多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挑战杯”、“攀登杯”等项目立项并获奖。
凌晨在实验室处理数据,节假日留守办公室攻关难题,范建东觉得其实这都是科研人的日常。在项目的白热化阶段,他经常忙到废寝忘食。尽管如此,科研就像炽热的火焰炙烤着他的生命,给他以追求,给他以动能,他依然一如多年前的自己一样热爱着这个领域。
“在任何一个领域不懈的努力都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范建东带领的团队聚焦新型半导体材料与新器件研发领域,针对新材料与器件研究的系列基础科学问题,在高结晶性新型半导体薄膜成膜动力学、维度和结构可调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新型半导体薄膜的非线性光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自加入暨南大学以来,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nergy Environ. Sci.,Adv. Energy Mater.,J. Am. Chem. Soc.,Adv. Funct. Mater. 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15的论文10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热点论文2篇),总引用次数达3500余次,申请或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20余项。这些成果都离不开范建东及其团队孜孜不倦的坚持和日积月累付出的心血。
在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下,范建东及其团队获得许多立项资格以及各项荣誉。他先后获批2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连续四年获得“暨南大学重点重大科研成果”奖,并于2018年获批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项目。
不负春光好年华,圆梦暨南再出发
范建东十分感激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给予他的科研平台,也让他成为一名科研追梦人,科研引路人。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一切成果和进步的源泉。时值信息学院建院20周年,真心祝愿信息学院进一步发挥学院现有的专业特长,加强各专业的协同融合,践行‘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不断追求卓越,再创辉煌!”
(文/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