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房到计算中心
李安利
(计算中心退休教师 )
初始站——数学系机房
我是1979年12月25日到暨南大学数学系机房来报到的。彼时的数学系机房只有3台设备,包括2台TRS—80和1台OLIVITY 热敏打印机。其中,OLIVITY热敏打印机还是由当时学校统战部部长张泉林从香港以4万元人民币买回来的。后期又从香港运送过来1台NCR 小型计算机,机器系统运行、硬件说明操作规则全是英文资料,机房的老师每天由程士杰工程师带着边学边干,在一步一步的摸索中开展工作。
当时机房属数学系计算数学教研室管理,吴希光老师时任该教研室主任。机房有一个中专班,由韩宝琼老师教授电子板与非门、或非门的腐蚀制作课程,由李振辉老师教授Fortran 3课程,由张金茹老师教计算机原理课程,由吴恭顺老师教授Basic语言课程……
机房每天早上7:30开门,还没等开门,张会汀老师和生物系一位钟老师已等候在门口准备上机了,机房一天的忙碌在授课老师、学生的陆续到位中拉开帷幕。
32年的长驻站、曾经的排头兵——计算中心
1982年,计算中心正式成立,吴恭顺老师时任计算中心主任,卢选老师时任副主任。中心的成立曾轰动一时。当时恰逢学校以12万美金引进了一台PDP—11/44小型计算机,这在当年是颇为先进的设备,就连英国前首相希思都曾到校来访参观。1984年,学校外语系的黄均老师与叶玉兰老师合作,利用PDP11/44所带终端做的计算机英语教学,在全国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单位的文化精神,是一个单位成长发展的强大支柱。在计算中心的发展改革的初期,有一位老师身体力行了改革之风——黄一飞老师。黄一飞老师是访美学者,他回国时正值“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开放之初。1985年,黄一飞老师时任计算中心主任,彼时担任中心副主任的是卢海涛和钟电生两位老师。
一句口头禅,一片工作热情,一身责任担当。黄老师常常引用伟人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人还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鼓励中心老师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在他的带领下,计算中心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坚中之坚——暨南大学校内的教务系统、财务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校外的邮电系统、汕头龙湖宾馆系统等。期间,黄老师自己两次病危全然不顾,刚出院就又投身程序编译中,他总是把中心的发展放在首位,就连当时的广东省计算机等级“统考”,亦是在黄老师的带领下才顺利开展。计算中心正是在这样一位“讲精神”、“有闯劲”的干部的带领下,成为了当时暨南大学的排头兵……
我25岁来到暨大,57岁退休。在计算中心渡过了32个春夏秋冬。在这32年间,见证了中心的辉煌与一路发展。1999年,计算中心搬迁至曾宪梓科学馆三楼,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中心老师的齐心协力建设下,中心的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感谢暨南大学计算中心给予了我一个青春飞扬、服务社会的平台!
(计算中心退休教师 李安利口述)